上一页|1|
/1页

主题:解密英国城镇化:不轻易建高楼 装修改建老建筑

发表于2013-07-29

从伦敦的

利物浦大街走向伦敦桥,一定会注意到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金顶纪念碑。这座碑柱为了纪念1666年伦敦大火而建,这场蔓延伦敦80%的城区、烧毁13200间房屋的大火造成了1000万英镑的损失,一万多人无家可归,但正是这场大火奠定了伦敦城现在的格局。

大火前的伦敦与任何一个中世纪城市一样,街道狭窄,拥挤,大多数建筑以木构为主。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居民为了利益无序地随处搭建新的建筑,城市拥挤,肮脏,缺乏必要的防火、防灾能力和规划,这一切导致了一间面包房的意外着火烧掉了整个伦敦城。

但是,这场大火给了伦敦城一个整体规划重建的机会。现在伦敦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堂,皇家交易所,肯辛顿宫等都建成于大火之后。1710年完成的圣保罗教堂在随后的3个世纪里,直到1962年,它111米高的尖顶一直是伦敦最高的建筑。

英格兰人的守旧态度在他们面对摩天高楼的时候一目了然。2012年伦敦桥附近高1017英尺(310米)的Shard大厦竣工,成为了欧洲最高楼。但伦敦市民对此颇不以为然,甚至出现了很多讽刺这座建筑物外形的漫画和笑话。而伦敦人对他们位于中心城区之外的金丝雀码头商务区的调侃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典故:这里不是伦敦,是英国的曼哈顿。这个区域像纽约的曼哈顿一样高楼林立,各个商业巨头的广告灯箱能在夜晚映亮天空。与几英里外依然保持着十九世纪甚至更早城市格局的伦敦一区截然不同。伦敦市民给商务区找出了各种各样的毛病:高楼林立让人精神紧张,容易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等等。

不建造高楼不代表城市建设停滞不前,相反,保守的英格兰人虽然不轻易建造摩天大楼,却十分擅长将失去原有功能的老建筑重新装修、改造室内来适应现代化居住和商业扩张的需要。伦敦一区的马路两旁充满了维多利亚式的历史建筑,只有底层墙边的铭牌写着这是某家公司的办公室、餐馆,甚至星巴克、麦当劳。 伦敦市中心的考文科花园(Covent Garden)原先是古旧的菜市场,为了将它改变为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原先的露天市场被保留,增加了相配的室内敞厅;外立面古意盎然,仿佛莎士比亚时代的集市,室内的玻璃橱窗中却展示着任何一个商场都常见的化妆品和食品品牌。


发表于2013-07-29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获得在一块土地上随心所欲地推倒一座旧房子的权利必须面对的文化和法律上的阻力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大面积的拆毁和重修。所以,尽管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但英国和德国的老城们依然维持着它们几个世纪之前的风貌。

商业社会追求剩余价值的原则,正让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商和官员们为了更多的商业利益拆毁历史建筑,其结果是缺少规划数量庞大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遇见规划问题之后推倒重来。

但是,由于随意拆毁房屋所要担负的法律风险、社会风险和高昂的机会成本,西欧国家却在城市的翻新方面更加的谨慎。有法律程序和社会风尚保护和尊重的城市就像是一条干净的街道,想要乱扔垃圾的人都会再三思量,而缺少相应的制度保护和规划的城市却会像是一条嘈乱的街道,由于无人保护,所以不断有人丢下果皮纸屑,到最后,满地垃圾的时候,边嗑瓜子边扔皮的行为也会被认为无所谓


上一页|1|
/1页